您现在的位置: 虎耳草 > 虎耳草价值 > 正文 > 正文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二十一期痤疮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4/9 0:28:06
白癜风的治方法 http://pf.39.net/bdfyy/dbfzl/180614/6329464.html

一、痤疮丙酸杆菌基本介绍

痤疮丙酸杆菌(学名Propionibacteriumacnes)是丙酸杆菌属的一个种,引起痤疮的病原菌。因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酸而命名,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棒状或略弯曲染色不均。常呈X、Y和V形排列,形状类似假白喉杆菌,在陈旧培养物中常呈长丝状,有高度多形性。

本菌为厌氧或兼性厌氧。在血平板上培养48小时后,形成直径0.2~0.5mm的菌落,圆形、凸起、白色或灰白色、不透明、表面光滑,多数菌株不溶血。在葡萄糖肉汤生长呈混浊有颗粒沉淀。在30~37℃,pH7.0中可迅速生长。主要寄居于人和动物的皮肤、皮脂腺、肠道以及乳制品中。

痤疮丙酸杆菌感染主要诱导皮肤痤疮:皮肤表面,尤其是鼻尖上的皮肤表面形成红色、凸起的小结节,伴瘙痒。侵入皮脂腺的痤疮丙酸杆菌,能产生一种小分子多肽,吸引吞噬细胞至细菌寄生部位,释放水解酶和多种炎性介质,诱导局部产生炎症反应,最终破坏皮脂腺,形成痤疮。

痤疮丙酸杆菌还可通过皮肤切口进入体内,多见于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关节或各种插管引起的感染,如人工心瓣膜手术后的心内膜炎、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关节炎等,并引起一过性的菌血症。偶可引起厌氧菌性脑膜炎。

二、诊断方法

1.染色镜检。皮肤毛囊的皮脂腺内有大量的痤疮丙酸杄菌寄生,故痤疮等皮肤感染灶标本的检查无诊断意义。关节液等标本的革兰染色镜检,査见革兰阳性棒状杆菌有助于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初步诊断。

2.分离鉴定。关节液、血液和脑脊液等标本接种于厌氧血琼脂平板,厌氧环境培养后挑取典型的菌落作耐氧试验和生化鉴定。

接种的同时,对标本做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检查(通常拭子上的剩余标本是足够用来涂片的)涂片检查可看出有无细菌,一般痤疮丙酸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微弯,呈棒状,一端钝圆.另一端尖细。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

3.生化反应。将厌氧平板上的可疑菌落做生化试验,痤疮丙酸杆菌可以发酵葡萄糖产丙酸,不发酵乳糖、蔗糖,麦芽糖和鼠李糖;液化明胶,胆汁七叶苷和硝酸盐还原试验阴。

三、痤疮丙酸杆菌的临床意义

痤疮丙酸杆菌是是皮肤的正常菌群,血培养发现痤疮丙酸杆菌,通常被认为是污染菌。

也有文献报道,痤疮丙酸杆菌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罕见病因,占所有病例的0.3%。由于其对机体的选择性和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导致诊断困难。

为了区分检测出的痤疮丙酸杆菌是污染还是真实的感染,将痤疮丙酸杆菌确定为心内膜炎的致病性病原体必须符合以下任一标准:

两个或两个以上血培养阳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瓣膜培养阳性;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瓣膜测序结果阳性;

以下至少两种:血培养阳性,瓣膜培养阳性,瓣膜测序阳性或组织病理学证实微生物类群与痤疮丙酸杆菌类似。

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多个致病因素中起重要作用,还可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以及眼睛等感染。

脑脊液NGS通常会获得多种微生物基因序列,其中一些属于环境或者背景微生物,而不是CNS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例如脑脊液NGS普遍可见的痤疮丙酸杆菌序列。

对致病微生物序列的识别,除了NGS提供的核酸序列的丰度和覆盖度等数据,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也很重要,要求解读者具有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神经感染性疾病专业知识与经验。

痤疮丙酸杆菌虽然是一种低毒力的病原菌,但可感染机体的多个系统和器官,感染途径可为外源性或内源性,在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更严重。免疫功能正常者其初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不伴发热。因此病原学常规检测尤为重要,PCR检测快速敏感,宏基因组测序“一网打尽”,均可帮助患者早期诊断。

四、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皮肤表面的痤疮需行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痤疮丙酸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等,需给予抗生素治疗。

由于抗生素滥用等原因,痤疮丙酸杆菌耐药情况也变得越发严峻,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痤疮丙酸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甲硝唑等抗生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因此目前推荐使用的一线药物为青霉素、头孢曲松,二线用药推荐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药物。

痤疮丙酸杆菌高度敏感的中药有丹参、虎杖、黄连、黄柏、牡荆叶、肉桂等。

痤疮丙酸杆菌中度敏感的中药有黄芩、大青叶、银花、紫花地丁、虎耳草等。

参考文献:1.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2.林新瑜,段西凌.痤疮丙酸杆菌及相关性疾病[J].临床皮肤科杂志,,38(02):-.3.许德田,刘玮.痤疮丙酸杆菌和痤疮:进展与悖论[J].临床皮肤科杂志,,45(03):-.4.犹忠萍,曹碧兰.痤疮丙酸杆菌抗生素耐药性研究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32(12):-.5.项蕾红.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修订版)[J].临床皮肤科杂志,,44(01):52-57.

-------------------------------------------------

往期回顾: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一期)——结核分枝杆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二期)——非结核分枝杆菌之脓肿分枝杆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三期)——非结核分枝杆菌之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四期)——惠普尔养障体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五期)——鹦鹉热衣原体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六期)——布鲁氏杆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七期)——诺卡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八期)——疱疹病毒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九期)——嗜肺军团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期)——肠球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一期)——Rothiaaeria(空间罗氏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二期)——EB病毒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三期)——腺病毒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四期)——细环病毒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五期)——隐球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六期)——耶氏肺孢子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七期)——铜绿假单胞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八期)——毛孢子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九期)——玫瑰单胞菌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二十期)——荚膜组织胞浆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huercaoahec.com/hecjz/7535.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虎耳草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